獨家

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583
1
2023-06-16
簡介
河北省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河北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近日印發《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冀工信節函〔2023〕133號),明確了我省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秾嵤┓桨浮诽岢?,“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推廣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6.5%?!笆逦濉逼陂g,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秾嵤┓桨浮妨⒆阄沂」I發展階段和運行特點,提出了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節能降碳力度、加快綠色制造步伐、推動發展循環經濟、深化低碳技術變革等5大方面23項任務,其中重點行業節能診斷全覆蓋、綠色工廠星級評價管理、“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創建、降碳產品價值轉化等為河北省創新性舉措。聚焦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河北省重點行業,

文檔內容部分截取

河北省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河北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近日印發《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冀工信節函〔2023〕133號),明確了我省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秾嵤┓桨浮诽岢?,“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推廣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6.5%?!笆逦濉逼陂g,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秾嵤┓桨浮妨⒆阄沂」I發展階段和運行特點,提出了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節能降碳力度、加快綠色制造步伐、推動發展循環經濟、深化低碳技術變革等5大方面23項任務,其中重點行業節能診斷全覆蓋、綠色工廠星級評價管理、“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創建、降碳產品價值轉化等為河北省創新性舉措。聚焦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河北省重點行業,《實施方案》提出了重點行業達峰、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提升、數字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等3大行動,明確了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的重點行業和實施路徑。附件: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附件:河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工業是我省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我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省政府《河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3部委《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省戰略,堅持系統觀念,科學處理工業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以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為抓手,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產方式,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產融結合,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健全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節能降碳步伐,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奠定堅實基礎。(二)基本原則。統籌推進,安全降碳。堅持先立后破,立足各地能源資源稟賦,在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滿足合理消費需求的同時,科學把握節奏,加強分類施策,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降碳,穩妥有序推動重點行業節能減碳,實現梯次有序達峰。效率優先,源頭減碳。堅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優化工業能源和原料結構,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加強產業間耦合鏈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創新發展,數字賦能。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著力推進重大低碳技術裝備工藝攻關和推廣,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創新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綠色化,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動能。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以碳減排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碳達峰工作,以高質量的綠色產品服務供給,為全社會碳達峰提供有力支撐。(三)總體目標?!笆奈濉逼陂g,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研發、示范、推廣一批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6.5%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笆逦濉逼陂g,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二、主要任務(一)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源頭把控的重要措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1.構建綠色低碳產業布局。強化碳減排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推進石化等重化工業產能向沿海臨港地區適度聚集,推進省內鋼鐵企業布局調整、改造升級。推進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業兼并重組。推動企業進區入園,加快推進工業企業集聚集約發展。促進化工園區規范提升,推進化工生產企業向化工園區轉移,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排放,提高化工產業集約集聚水平。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積極推動以產業鏈為紐帶、產業資源要素集聚的產業集群建設,培育一批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緊緊圍繞綠色轉型發展路徑,加快特色向特長轉變、集聚向集約轉變、規模優勢向能力優勢轉變。與京津在生態共建共享、環境聯防聯治方面持續深化合作,促進京津冀節能減排協同增效,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建立能耗和減排分擔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應急管理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堅決遏制盲目無序發展。對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禁建設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嚴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準入關,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嚴格項目審批、備案和核準??茖W評估擬建項目,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要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要按照規劃布局和審批備案等要求對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準入標準。(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優化重點行業產能規模。嚴格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加強重點行業產能過剩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嚴禁新增產能。完善以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為主的綜合標準體系,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持續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推動產業低碳協同示范。強化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紡織等行業耦合發展,推動產業循環鏈接,實施煤氣熱電多聯供、鋼焦化多聯產、煉化一體化。加強產業鏈跨地區協同布局,減少中間產品物流量。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行業間企業開展協同降碳行動,構建企業首尾相連、互為供需、互聯互通的產業鏈。建設一批“產業協同”、“以化固碳”示范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5.培育發展綠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儲能、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綠色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重點發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現代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物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衛星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釀造食品、生物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生物健康食品、生物技術藥物、高端化學藥、優質中藥、生物能源、生物基新材料、生物環保等生物技術產業;高效光伏設備、先進風電設備、智能電網裝備、高效儲能裝備、氫能裝備等新能源產業;先進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綠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氫、儲熱等儲能產業;動力電池、核心關鍵零部件、氫能重卡、氫能商務車、電動汽車整車制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效節能節水、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復、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資源循環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二)加大節能降碳力度。把節能提效作為滿足能源消費增長的最優先來源,著力優化工業用能結構、提升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重點產品能效水平,推進能源節約高效利用。1.優化工業用能結構。合理控制工業領域化石能源消費,推動鋼鐵、建材、焦化等行業煤炭減量替代,促進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有序引導天然氣綠色消費,在氣源充足的前提下,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鼓勵企業、園區就近利用清潔能源,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開展“光伏+儲能”等自備電廠、自備電源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推動工業用能電氣化。拓寬電能替代領域,在鑄造、玻璃、陶瓷等重點行業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開展高溫熱泵、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低溫吸收式制冷機等電能替代,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重點對工業生產過程1000℃以下中低溫熱源進行電氣化改造。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示范企業和園區創建,示范推廣應用相關技術產品,提升消納綠色電力比例,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加快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引導企業、園區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余熱余壓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促進就近大規模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加強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因地制宜推廣園區集中供熱、能源供應中樞等新業態。加快新型儲能規?;瘧?。(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風機、泵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重點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特大功率高壓變頻變壓器、三角形立體卷鐵芯結構變壓器、可控熱管式節能熱處理爐、變頻無極變速風機、磁懸浮離心風機等新型節能設備。(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5.強化工業節能管理。健全重點行業能耗統計監測和計量體系,提高節能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開展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制定節能監察工作計劃,聚焦重點企業、重點用能設備,加強節能法律法規、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用能行為,跟蹤督促、整改落實。健全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開展跨區域交叉執法、跨級聯動執法。(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全面實施節能診斷和能源審計,鼓勵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實施改造。發揮國有企業引領作用,帶頭開展節能自愿承諾。以高耗能行業為重點,組織開展工業企業節能診斷服務,培育一批節能診斷服務機構,遴選獎勵一批優秀節能診斷報告,到2030年,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重點企業實現節能診斷全覆蓋。探索建立省級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遴選發布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積極爭創國家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三)加快綠色制造步伐。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深入推進清潔生產,打造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綠色低碳供應鏈,通過典型示范帶動生產模式綠色轉型。1.創建一批綠色低碳工廠。以鋼鐵、水泥、焦化、平板玻璃等行業為重點,培育綠色工廠,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集成應用。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強化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監督管理,探索分類星級評價管理,強化評估效果應用,對綠色工廠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化管理,鼓勵綠色工廠企業編制綠色低碳發展年度報告。引導綠色工廠進一步提標改造,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創建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到2030年,累計創建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1000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構建一批綠色低碳供應鏈。支持汽車、機械、電子、紡織、通信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鼓勵“一鏈一策”制定低碳發展方案,發布核心供應商碳減排成效報告。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加快鐵路專用線和管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優化大宗貨物運輸方式和廠內物流運輸結構。(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打造一批綠色低碳工業園區。通過“橫向耦合、縱向延伸”,構建園區內綠色低碳產業鏈條,促進園區內企業采用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生產模式,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實施園區“綠電倍增”工程。到2025年,通過已創建的綠色工業園區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碳達峰優秀典型經驗和案例。到2030年,累計創建省級及以上綠色園區30家。(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促進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優化中小企業資源配置和生產模式,探索開展綠色低碳發展評價,引導中小企業提升碳減排能力。實施中小企業綠色發展促進工程,開展中小企業節能診斷服務,在低碳產品開發、低碳技術創新等領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創新低碳服務模式,面向中小企業培育優秀低碳環保服務機構,助推企業增強綠色制造能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5.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在鋼鐵等重點行業深入開展環??冃鎰揂,引領全省工業企業深度減排、綠色轉型。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推動鋼鐵、石化化工、建材、家具、印染、造紙、化學原料藥等行業企業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結果作為差異化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重要依據。(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四)推動發展循環經濟。把資源高效循環利用作為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鼓勵和支持企業改變傳統的物質單向流動工業生產模式,發展物質可逆循環、多向轉化、多級利用、無廢物排放的生產模式。1.推動低碳原料替代。在保證水泥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推廣高固廢摻量的低碳水泥生產技術,引導水泥企業提高電石渣、赤泥、鋼渣等含鈣資源替代石灰石比重。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衍生可燃物。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結構支持發展生物質化工,推動石化原料多元化。鼓勵依法依規進口再生原料,提高再生資源供給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深入開展廢鋼、廢塑料、廢輪胎、廢舊動力蓄電池、廢紙等行業再生資源規范管理,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公布碳足跡,選樹一批標桿企業。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鉛、鋅、鎳、鈷、鋰、鎢等高效再生循環利用。研究退役光伏組件、廢棄風電葉片等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路徑。圍繞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兼具貯存、拆解、檢測、分選、材料加工、物流等功能的大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區域綜合服務中心站,打造一批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深入推動承德、唐山等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高質量發展,開展京津冀工業固廢產業對接活動,建設固廢機制砂石骨料、預制混凝土結構件、全固廢膠凝材料等建筑供應基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提供保障,加快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升級。支持尾礦、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固廢規?;咧祷?。加快全固廢膠凝材料、全固廢綠色混凝土等技術研發推廣。深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評價,促進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化、綠色化、規?;l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的落地兌現。推動固廢在園區內、廠區內協同循環利用,提高固廢就地資源化效率,創建一批“無廢工業園區”、“無廢企業(工廠)”。開展省級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廢利用處置率達到95%,到2030年,綜合利用處置率進一步提高。(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加快再制造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河間京津冀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遷西機電再制造產業園、曹妃甸工業區等一批產業示范園區,做大做強以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通訊設備、盾構機、稀土永磁電機等為代表的再制造產業。建設再制造技術創新平臺,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種材料、無損檢測等關鍵共性再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鼓勵專業化再制造服務公司與生產制造企業合作,面向交通、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機電設備維護升級需要,培育再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展機電等再制造產品認定,加強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探索實施自愿認證和自我聲明結合的產品合格評定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五)深化低碳技術變革。
展開
收起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

引用:

評論:

劉風真工作室

上傳于:2023-06-16

文檔數:358篇

相關文檔

相關資訊

相關百科

91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